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幼儿友谊的发展

幼儿友谊的发展

2024年06月16日 15:57:52 访问量:117 作者:邵志鹏

友谊是建议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童年期儿童非常重视友谊关系,其意义在于:朋友为儿童提供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支持;情感上的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等。童年期的友谊会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根本研究的结果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友谊的概念,认为和自己一起玩的就是好朋友。

2.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是指朋友的活动行为与自己一致或对自己有帮助,否则就不是朋友。

3.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是具有相互性,即双向帮助,但有功利性的特点,被称为顺利时的合作,但不能共患难

4.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之间相互信任和忠诚,相互分享和帮助,兴趣一致并相互倾听,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

选择朋友是一种相互关系,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朋友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影响择友的因素比较复杂,各年龄阶段主要择友因素的转变也是渐进的,具有动态性。这里以已有研究为依据,只谈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择友的主要因素。

1.相互接近

客观条件使儿童具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如座位靠近、近邻、双方家长为朋友等。年幼儿童大多以这类因素结交朋友。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以儿童自身特点为主要因素选择朋友,他们相互有好感,在学习和行为特点方面具有某种趋同性。小学儿童主要依这类因素择友,所占人数比率约为50%65%,其中尤以二、三年级人数最多。

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择友中注重学习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品质特征和心理协调。依这类因素择友者,随年龄增加增长而增加。

编辑:邵志鹏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神池县机关幼儿园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神池县机关幼儿园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