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建议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童年期儿童非常重视友谊关系,其意义在于:朋友为儿童提供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支持;情感上的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等。童年期的友谊会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根本研究的结果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友谊的概念,认为和自己一起玩的就是好朋友。
2.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是指朋友的活动行为与自己一致或对自己有帮助,否则就不是朋友。
3.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是具有相互性,即双向帮助,但有功利性的特点,被称为“顺利时的合作”,但不能“共患难”。
4.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之间相互信任和忠诚,相互分享和帮助,兴趣一致并相互倾听,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
选择朋友是一种相互关系,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朋友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影响择友的因素比较复杂,各年龄阶段主要择友因素的转变也是渐进的,具有动态性。这里以已有研究为依据,只谈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择友的主要因素。
1.相互接近
客观条件使儿童具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如座位靠近、近邻、双方家长为朋友等。年幼儿童大多以这类因素结交朋友。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以儿童自身特点为主要因素选择朋友,他们相互有好感,在学习和行为特点方面具有某种趋同性。小学儿童主要依这类因素择友,所占人数比率约为50%—65%,其中尤以二、三年级人数最多。
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择友中注重学习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品质特征和心理协调。依这类因素择友者,随年龄增加增长而增加。
![]() |
![]() |
![]() |
![]() |
![]() |